随着国产大模型DeepSeek的问世,科技圈迎来了一波新的热潮。然而,这股热潮却催生了一系列令人关注的现象——知识付费课程的“狂欢”与争议。
1月20日,DeepSeek凭借其强大的功能和潜力震撼行业。春节假期刚过,与DeepSeek相关的付费课程便在网络上大量涌现。其中,一位名为老徐的知识博主在朋友圈分享自己创建的“用DeepSeek赚小钱”社群,短短4天内吸引了近4000人付费加入,收入近20万元。截至2月7日,老徐的《用DeepSeek实战高效赚小钱》课程在某知识付费平台登顶财富榜,付费成员超6000名,入群价格从52元涨至62元,估算收入已超31万元。
与此同时,社交平台上与DeepSeek相关的付费课程五花八门,售价从几毛钱到几百元不等,内容涵盖技术部署、英语作文批改、自媒体运营等多个领域。然而,许多卖课账号活跃时间短暂,甚至为卖课而专门注册,目的性极强。例如,一款“全网首发100条DeepSeek提示词”的教程,售价39.99元,截至发稿已有2019人购买,收入超8万元,而该账号在小红书上仅活跃了5天。
在推销过程中,制造焦虑成为卖课方的惯用手段。博主们在直播间和短视频平台上鼓吹购买课程就能赚快钱、发大财,使用“普通人逆天改命最后机会”“认知差是最大红利”等夸张话术。更有甚者,直接将“收割AI焦虑税”作为赚钱路径,传授一系列制造焦虑的直播话术。
然而,用户反馈却并不乐观。不少用户在评论区吐槽课程“没有实质性帮助”“讲师敷衍”,花了钱却未学到真东西。清华大学基础科学讲席教授刘嘉指出,这类课程贩卖的不是知识,而是焦虑,反而会让人们对新技术产生恐惧感。
DeepSeek的出现为人们带来了新技术的机遇,但在这股热潮下,消费者需要保持清醒,理性选择课程,避免被贩卖焦虑的卖课者“割韭菜”。
|
声明:
本站所有内容来源于用户上传,用来分享交流。如有资料或者图片不小心侵权,请发邮件(41835170@qq.com)告知!